新闻中心

聚焦磁外科技术研究与转化,为前沿医疗产品设计开发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

企业新闻

西安发布|“创新+人才”双驱动 “赛德欧”竞逐生物医药新蓝海

扎根在西安高新区的西安赛德欧医疗研究院有限公司,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型医疗产品研发、生产、市场及销售于一体的医疗公司(以下简称“赛德欧”)。如今,赛德欧已经研发生产出磁牵引术野暴露系统、一次性磁性消化道吻合器、高仿真全脏器手术训练系统等一系列行业领先医疗产品。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汤博告诉记者,赛德欧自成立起就紧盯临床迫切需求,聚焦磁外科技术研究转化,已有多款产品投入临床使用。日前,记者走进该公司,了解他们向“新”而行的故事。

以临床需求为导向

激发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

11年前,汤博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后,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开始从事医疗器械及设备研发等工作。“做了几年研究我发现,要把科研成果变成服务于临床一线的产品,仅靠科研人员是不够的。”为了让创新成果尽快落地转化,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和思考,汤博决定走出实验室,开启创业之路。

和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不同的是,汤博选择以临床需求为导向,针对临床痛点做研发工作。“说实话,创业可比想象中难很多。”他笑着说,好在咬咬牙,坚持下去总会收获意外惊喜。

“这款产品已经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,预计今年10月上市。”在赛德欧产品展厅,赛德欧副总经理孙小芳指着一台磁牵引装置介绍道。

眼前的这套磁牵引术野暴露系统,是利用磁体之间的磁场吸引力,通过操作体外磁体,将体内磁性组织夹牵拉至目标位置,协助暴露手术视野,实现对体内组织的非接触式牵拉。“使用该系统能避免手术器械之间相互干扰碰撞,减少病患创伤,真正做到微创化。此外,通过磁引力实现目标位置的牵拉,也能节省手术人力。上市后可应用于胸外科、肝胆外科、妇科等多个科室。”孙小芳告诉记者。

据汤博介绍,赛德欧现已形成“基础研究-技术攻关-成果转化-临床试用-市场推广”的产业化模式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与国内十余家三甲医院达成了临床试验合作。“我们做产品研发的初心就是‘解决临床实际需求’。通过技术攻关、难点突破去试产、迭代,开展科研临床试用,最后再回到临床,去帮助医生更好地解决临床痛点,最终服务于患者。”汤博说。

打造技能提升平台

赋能青年医生成长

除了医疗器械设备,医疗教具的研发也是赛德欧的一项重点业务。据孙小芳介绍,赛德欧生产的高仿真全脏器手术训练系统等一系列医疗教具,已在国内50余家医院推广试用。

cn_mmbiz_jpg_gNvBMKTWlr3kKzG6DfTQuBxNibdLcSIIAC08oSLeo2ibTKXYEQ2Kj9j6IQZe9icRGelF4E0TW6mNEsUaAibXicRicVpQ_.jpg

“和传统的硅胶模块训练不同,我们的手术训练系统可以将处理后鲜活的动物脏器置于模拟腹腔内,通过持续稳定的血流灌注,保障脏器组织弹性,同时配合真实的手术器械,高度还原真实的手术场景。”据孙小芳介绍,对于很多青年医生而言,手术实操机会有限,利用高仿真全脏器手术训练系统“练手”,有助于缩短青年医生的成长曲线,提高培训质量、降低手术风险。

“磁外科微创学院”是赛德欧推出的集理论教学、术式演示、实操演练为一体的一站式医学高端人才技能提升平台,培训范围涉及胸外科、肝胆外科、胃肠外科、妇科、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。学院邀请了一大批权威专家、知名学者、专科教授,开发定制课程、演示复杂疑难术式及经典术式,不定期举办教学培训会、术式研讨会、优秀学员手术展示会等活动,促进青年医生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提升。自2022年成立以来,磁外科微创学院已累计培训青年医生3200余人次。

凝聚专家人才力量

探索医工融合新模式

2022年,赛德欧入选陕西省秦创原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队伍建设名单,进一步助力了医研企相融合、产学用促发展。据赛德欧科技处经理杜亚朋介绍,根据产业布局情况,赛德欧与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兰州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人才紧密协作,联合攻克重大技术难题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。

cn_mmbiz_jpg_gNvBMKTWlr3kKzG6DfTQuBxNibdLcSIIAMQspj9L7Q3gyv4JHXlhibCOfnaN6DGC9PJU6hquovN3QCibsTVMz9Y0Q_.jpg

不仅如此,近年来,赛德欧还先后联合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陕西省人民医院、科大讯飞等,共同打造精准外科医研企协同创新产业化平台、陕西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智慧医疗专委会、陕西省智能医疗与磁外科技术产业联盟三大产业化平台。正是通过与医院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一体化合作机制、共享优质资源,我们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,不断布局新的临床创新产品。”杜亚朋说。

步履不停,创新不止。目前,赛德欧承担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、重点专项级创新创业项目7项,已申请国家专利100余项(国际专利2项),授权70余项,制定陕西省地方标准1项。

“未来,我们将持续探索医工融合模式,以系列化、智能化、市场化为发展方向,迭代现有产品、研发创新产品,让更多患者和医护受益!”汤博表示。


文/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思思 肖翔

(高新区党工委人才办提供支持)

编辑:陈思思


返回